发表时间:2021-04-04 次数:379 作者:高工锂电
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新一轮产能扩张,对于制造装备的需求正发生巨大变革。
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0高工锂电年会上就表示,极限制造创新目标要从ppm级别向ppb级别提升,从6西格玛进一步向9西格玛靠拢。
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,对于中国锂电设备及产业链配套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。
目前,锂电池制造企业面临六大难题,一是对制造过程有极高的质量一致性要求;二是复杂的工艺路线;三是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设备之间的交互、兼容、协同;四是对工艺的控制的高精度要求;五是对产生大量的数据的智能处理;六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。
对于设备而言,其本质是提供的是一个过程,即如何把零部件转换为产品,把材料转换为产品,这个是过程或者说设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,这离不开三个关键词:成本、质量、协同。
首先,成本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,建议重点关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拥有成本和设备速度提升。
过去谈到设备价格下降,只是谈获得成本,但整个设备生命周期中,拥有成本也十分可观。这就需要减少设备全生命周期无效时间,重点关注易安装、免维护和快换型三点,全面解决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痛点。
如安装做不到即插即用,但尽量提供敏捷调试,能够快速让设备发挥全产能;在维护上做到预防性维护,避免设备出现问题后去维护,利用数字孪生及设备状态监控、传感等技术去分析设备运行情况,预测设备故障模式,及时去处理,避免设备停机。
解决客户拥有设备无效时间的另一个途径是换型,因电池某种程度上很难将其作为标准产品,电池厂家经常要根据主机厂需求做换型,设备如何配合换型,做到一键换型,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。
控制成本的另一个方向是提高设备速度。前面提到的圆柱电池生产,国内设备和日韩设备在速度上有2-3倍的差距,高速度的设备价格高些,但均摊到单个产品的单位成本其实是下降的。
因此,企业应该通过高速同步的控制、高速模块开发、整线系统设计以及瓶颈模块化优化来提升设备速度,甚至整个产线均衡的产出。
其次在质量控制领域,产品质量确定后,所谓质量就是提高一致性,而产品一致性受到过程一致性和零部件一致性影响。
如何提高设备一致性?让设备更加精密?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越来约分布在公差的中心,而不仅限于满足复合公差。如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提到到的0.01ppb,如果谈CPK指数应该是2.26。
另外,最终产品质量把控还需让实时全步骤全样本检测成为现实。
电池自动化生产过程中,实时检测可缩短反馈周期,即时决策,而非产品生产出来或阶段制造才做检测。此外,目前已经到了一个质量全知时代,质量全知让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一个灵活,接近真实世界的质量模型,促进最终产品质量提升。
最后一项是协同,关键是上下游产业链深度交互,共进共赢,建议设备厂商早期介入,提前介入到产品的部分开发或开发全过程。
目前解决问题的模式基本是上游客户出题,设备厂商来解题,知其然,但不知其所以然。如果大家能共享产品开发背景,共同破题,甚至改变题设,解决问题必将更加有效。